用户名: 密 码: 保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内容

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接受对口支援初步实施意见

时间:2010-5-23 13:12:46 点击:12229

为推进广东省对我县地震灾后对口支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实施意见》,结合汶川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接受对口支援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解决紧迫问题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宗旨,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灾后重建对口支援,逐步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灾后重建工作质量,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力争三年完成我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使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恢复到灾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超过灾前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县当年平均水平,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家园。

二、接受对口支援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要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实施意见》要求,依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确定对口支援的项目、规模和技术要求,经与广东省支援方就对口支援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进行协商后,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建设任务,有序组织实施。

(二)自力更生、协作配合。灾后重建要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同广东省有关方面的沟通衔接,协作配合,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加强同四川省交通厅等有关方面对接,全力争取其他地区、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向我县灾区捐建捐赠,竭力凝聚各种社会资源,加快我县灾后恢复重建步伐。

(三)区分缓急、突出重点。按接受对口支援期3年安排,认真研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项目,区分缓急、突出重点,分阶段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优先安排与人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具有先导性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家、广东省和四川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努力实现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各项目标。

(四)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援助与自救相结合,集聚各方财智,因地制宜,全力解决好我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为我县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援建为主、多方合作。坚持对口援助与国家、省、州援助相结合,坚持全额援建、合作援建与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三、接受对口支援组织机构

成立汶川县接受广东省对口援建工作组,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斌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廖敏,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云安为副组长。对口支援组主要负责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对口支援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云安为主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毛舰勇、县规划建设局局长张先武为副主任。对口支援办公室在对口支援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对口支援日常工作,做好与广东省、四川省、阿坝州对口支援组办公室的衔接、协调工作,随时了解对口支援工作进展情况,提出解决突出问题的对策建议,实施对口支援工作的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对接机制,明确责任和时限,提高效率和结果,有力推进对口支援工作。

考虑从县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抽调专人在广东设立对口援建办公室,建立对口援建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恳请广东省在汶川县设立综合援建办公室。

四、对口支援主要内容的建议方案

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实施意见》确定的八个方面对口支援范围,我县对口支援工作建议方案如下:

(一)分市对口援建我县各乡镇

根据受灾程度和恢复重建的难易程度,对我县县城及各乡镇进行排序,依次为:新县城、威州镇、映秀镇、水磨镇、漩口镇、绵池镇、三江乡、草坡乡、雁门乡、克枯乡、龙溪乡、银杏乡、卧龙镇、耿达乡。广东省按照“一市对口支援一乡镇”的原则,按各市的具体情况对口援建我县各乡镇。各对口支援市从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工程建设和监理等方面向各乡镇提供专业支持;从机械设备、器材工具、建筑材料等方面提供物资支持;从选派师资和医务人员、人才培训、异地入学入托、劳务输入输出、科技服务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二)恢复重建城镇体系

根据汶川实际,将全县城镇体系构建成:一级县域城镇(新县城)——二级县域中心镇(威州镇、映秀镇、水磨镇、卧龙镇、绵虒镇、漩口镇)——三级一般乡镇(克枯乡、雁门乡、草坡乡、三江乡、耿达乡、银杏乡、龙溪乡)体系。根据地质灾害评价专家和规划专家科学论证后,确定新县城地址;重建威州镇,按生态环境容量测算,建设一个历史文化名镇;重建映秀镇,将其打造成为“汶川县5.12大地震遗址”旅游集镇;重建水磨镇、漩口镇,将其打造成为汶川县现代工业园区;卧龙镇、耿达乡、草坡乡、三江乡根据灾后评估原址重建,将其打造成为大熊猫保护区和生态旅游观光集镇;保留绵虒镇、雁门乡、龙溪乡、银杏乡等4个乡镇将依托原有产业在原址重建。

(三)恢复重建基础设施

城乡居民住房:坚持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价格稳定为原则,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促进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协调发展。依据县域城镇人口发展规模预测和汶川县未来快速发展趋势,到2010年汶川县总人口将达到10637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141人,农业人口62238),按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低于33平方米的标准,规划期内,汶川县城镇住房总需求为145.67万平方米;按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0平方米的标准,规划期内,汶川县农村住房总需求为311.19万平方米。按城镇住房9度设防烈度,预计总投资650000万元。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我们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一是中央按政策比例对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划拨资金;二是将应急安置与建永久性住房相结合,补助灾民自建永久性住房。三是恳请广东省对汶川现有36000户受灾的城乡居民,解决重建房屋所需物资、建材;四是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其余建房资金、原料和设备。

市政和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规划在新县城及各乡镇新建和修复市政道路、桥梁、供气、供电、供水基础设施、公交系统、绿地系统、防洪河堤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预计资金缺口约474000万元。规划在新县城和各乡镇恢复重建生产资料、工业消费品、旅游产品和农贸综合市场等各类市场建设,粮食加工、购销服务、盐业等各类网点建设,农资、物流仓储、生猪屠宰等市场建设,预计资金缺口约51500万元。

交通基础设施:按照我县灾后重建交通建设目标,恳请广东对口支援县道一条(漩口至三江公路),总里程21.5公里,路基宽8.5米,路面宽7.5米的水泥砼二级公路,总投资258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360万元,请求广东省支援22440万元。县境内通往行政村的乡村公路共计410公里,其中:乡道27条,总里程为242公里,有条件的村道43条,总里程为168公里,拟建成为路基宽4.5米,路面宽4.0米的水泥砼四级公路。预计投入资金约46170万元。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我县农村的各种基础设施、耕地、农业生产、农村能源因地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恳请广东省在资金、技术、人才、仪器设备等方面对我县农村机耕道、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配套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一是规划建设农村机耕道1550公里,建成4.5米宽硬化路面,预计资金缺口约38000万元。二是恢复农田5万亩、新建及维修机电提灌站5052千瓦、堤防工程37公里、灌溉渠2574公里、水保、微水、农村供水等农村基本建设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预计资金缺口102006万元。三是通过对口支援,按每户1万元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实施改厨、改灶、改厕、改圈、建水泥院坝等技术措施,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工业园区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县经济振兴思路,恳请广东省把水磨镇等地区建成“汶川县广东工业园区”,对园区内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供对口援建,援助我们培育产业集群。同时,结合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第三产业的目标,建设萝卜寨、草坡、三江景区内主要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预计资金缺口约134000万元。

(四)恢复重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教育:全县13个乡镇规划建设各类学校2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威州中学);普通完全高中和职业技术兼用学校1所(漩口中学);农村初级中学2所(桑坪中学和水磨中学);小学13所,其中12个乡镇每个乡镇1所,县城实验小学1所;特殊儿童教育学校1所;学前教育学校2所(汶川县幼儿园和映秀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1所,九年制一贯学校1所(耿达学校)。同时,为促进我县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每所中心小学(映秀和县城所在地除外)规划幼儿教育设备设施。项目建设请求广东对口支援资金128897万元。

卫生:计划全县新建医疗业务用房44679平方米。县人民医院规划按三级乙等医院建设,打造成阿坝州一流的医疗机构。县中医院规划按二级甲等医院建设,映秀中心卫生院规划按二级乙等医院建设。基建预计投入11989万元(其中:县级医疗单位9440万元、乡镇卫生院2525万元、急救站投入24万元)。计划设备投资10057万元(其中:县级医疗单位7820万元、乡镇卫生院1850万元、急救分中心和远程会诊系统315万元、急救站投入72万元)。计划药品及器械投入1423万元(其中:县级医疗单位650万元、乡镇卫生院729万元、急救分中心和远程会诊系统36万元、急救站投入8万元)。其他投入935万元(其中:县级医疗单位635万元、乡镇卫生院214万元、急救分中心和远程会诊系统2万元、急救站投入84万元)。项目建设请求广东对口支援资金24404万元。

文化体育:注重以人为本,将文化体育设施恢复重建与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相结合,科学评估,统筹规划,恢复和建设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网络,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和体育健身权益,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实现精神文化家园重建与物质生活家园重建相适应,推动我县地震灾区文化体育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全面恢复重建我县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加强。规划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文管所(文物库房、文物陈列室)各一个。抢救修复以萝卜寨、姜维城古文化遗址、布瓦黄土群雕、马岭山红军战场遗址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馆藏文物;建设体育场、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能满足城乡群众基本需求的体育健身场所。预计资金需求约102429万元。

广电:重建布瓦山300瓦无线发射台,新建水磨镇、绵虒镇300瓦无线发射台,重建广播电视台业务大楼,重置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设施设备,重建13个乡镇广播站,光纤网络干线1150㏎,重置前端机房设备,重建广电数据平台,重建全县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网络,共需8275万元。在灾后重建阶段,加大对汶川县广播电视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用户分配网络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长远发展阶段,充分发挥广东经济大省的优势,帮助我县争取国家对广播电视灾后重建的相关优惠政策。

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建设县救助福利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74平方米,床位300张。规划建设劳动力市场等就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预计总投资约2300万元。

(五)恢复重建产业体系:

农业: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在北部地区建成以甜樱桃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带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南部地区建成猕猴桃产业带、茶叶产业带。通过引进广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加强我县家禽家畜和冷水鱼等饲养加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产业恢复发展预计资金投入81810万元。

工业:着力修复和提升水磨、漩口、桃关三个工业园区或集中区。对阿坝铝厂等重要工业企业以更高的起点、更新的技术恢复重建,进一步扩大规模、改进设备、提高技术、创新管理,形成以铝及其制品、水泥、工业硅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壮大优势产业,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重点把水磨工业园区确定为广东经济园区,由广东省全面策划包装,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广东企业投资设厂,通过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有效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将其建设成为对县域经济发展具先导和支撑作用的现代工业园区。

旅游业:与广东省合作进一步挖掘我县旅游资源,高品质策划和开发羌文化、大禹文化、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地震遗址博物馆等人文、自然景观,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羌文化)和其他历史文化资源(如三国文化遗址等)作为汶川灾后旅游重建工作的抓手,把以旅游为骨干的文化产业作为震后汶川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同时,结合成九旅游线和地震遗址旅游环线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在全县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六)双方协商的其他对口支援内容

一是规划修建汶川至彭州高速公路,路基宽度为22.5米,总里程54公里,估算总投资54亿元,其中汶川境内29公里,估算投资约29亿元。二是规划建设汶川水磨镇至都江堰青城后山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为7.5米,路面宽度为6.5米,总里程为15.8公里,估算总投资约7.1亿元,其中汶川境内11.9公里,估算投资5.2亿元。三是在映秀震中区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修建汶川大地震遗址博物馆,保留地震遗迹形象,纪念大地震中的遇难者和展示救援行动的英雄事迹,规划总投资30000万元。四通过援建试验、示范项目为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轻重缓急分期恢复重建国土资源管理基础。根据我县灾后重建的需要,国土资源申请援建项目主要是地质环境恢复示范项目、土地复垦整理示范项目、国土资源管理硬件、软件系统等智力扶持项目,预计先期投入资金10500万元。其他协商项目将按照动态一致、效率优先的原则在三年重建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五、对口支援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汶川县人民政府是对口支援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汶川县对口支援办公室要按照对口支援组的统一安排,落实责任,加强协调,主动工作,努力为援建省创造一个和谐共赢的良好环境,保证对口支援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衔接。汶川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及时主动加强与广东省、四川省、阿坝州有关方面的沟通衔接,编制对口支援方案,明确对口支援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有效方式,尽快启动一批与灾区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和具有先导性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

(三)规范管理。汶川县人民政府建立对口支援目标责任制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精心组织实施对口支援项目,定期向广东省、四川省和阿坝州对口支援办公室报送援建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

(四)加快发展。要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的机遇,注意学习借鉴广东省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找准结合点,寻求双方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单一支援向互惠合作发展,变输血为造血,最终实现科学重建、科学发展。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www.wcdtsw.org) © 201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837-6245762 Email:wcdatong@sina.com 机构QQ群:汶川县大同社工中心280153666 “我爱我家”志愿者群 54310139
    地址: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阳光家园三期电梯公寓A栋104室
    蜀ICP备14003660号